技术文章

真空管式炉炉管材质对抽真空速度有何影响

2025/09/11       作者:河南鸿炉机械

管式炉的炉管材质对抽真空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材质的出气率、表面吸附特性及热稳定性上,具体分析如下:


一、材质出气率:直接影响真空泵的初始负荷

低出气率材质加速抽真空

石英管:纯度≥99%的Al₂O₃材质,表面光滑,内部孔隙少,高温下气体释放量低。例如,在1000℃以下实验中,石英管因低出气率可减少真空泵的初始抽气负荷,使系统从常压抽至10⁻³ Pa的时间缩短约20%。

石英炉管的管式炉 点击查看参数介绍

实验室回转窑-水印2.jpg

不锈钢(如316L):含碳量低,表面经电解抛光处理后,出气率较普通碳钢降低50%以上。在低温(≤300℃)实验中,不锈钢炉管因低出气率可维持真空泵的高效运行,避免因材料放气导致的抽速下降。

高纯刚玉管(Al₂O₃):刚玉纯度≥99.5%的情况下,和石英管出气率差异很小。

高出气率材质延缓抽真空

铸铁管:多孔结构易吸附气体,高温下释放CO、H₂等气体,导致真空泵需持续工作以抵消放气效应。例如,在800℃实验中,铸铁管的出气率,使抽真空时间延长30%以上。

未烘烤处理的陶瓷管:若未经过高温烘烤(如150-300℃)除气,表面吸附的水蒸气、有机物等会在抽真空时释放,增加系统负荷,导致抽速下降。


二、表面吸附特性:影响长期真空稳定性

光滑表面减少气体吸附

电解抛光不锈钢:表面光滑,气体吸附量较普通抛光低。在长时间抽真空过程中,光滑表面可减少气体分子附着,维持真空泵的持续高效运行。

石英管内壁镀膜:通过离子清洗和防雾涂层处理,可降低表面吸附气体的能力,真空度稳定度高。

多孔表面增加气体释放风险

未处理的氧化铝管:表面存在微裂纹和孔隙,易吸附环境中的水蒸气和氧气。在高温抽真空时,这些气体缓慢释放,导致真空度波动范围扩大至±15%,需延长抽真空时间以稳定真空环境。


三、热稳定性:决定高温下的真空维持能力

高温下材质不变形,保障密封性

碳化硅管:耐温≤1700℃,热膨胀系数低,高温下尺寸稳定性高。在1600℃实验中,碳化硅管因热变形小,可确保法兰密封面平整,避免因漏气导致的真空度下降。


碳化硅管的管式炉

碳化硅旋转炉-1.jpg

石墨管(未惰性气体保护):在氧化性气氛中,石墨管在400℃以上开始氧化,释放CO和CO₂气体,导致真空度急剧下降。例如,在空气环境下加热至600℃时,石墨管的出气率可达10⁻² Pa·m³/(s·m²),使真空系统无法维持高真空状态。

低纯度陶瓷管:若含有杂质(如Fe、Ca),高温下可能发生相变或分解,释放气体。例如,含铁杂质的三氧化二铝管在1200℃以上可能分解,导致真空度波动。


四、材质选择建议:根据实验需求优化抽真空效率

追求极限真空(<10⁻³ Pa)或快速换气:优先选高纯石英管,并配分子泵。

工艺温度>1300 ℃且真空要求中等(10⁻² Pa级):选刚玉管,兼顾热强度与抽速。

含H₂、NH₃等易渗透气氛:避免金属管;若必须用,请提前250 ℃烘烤并采用CF法兰+金属垫圈。

刚玉炉管的管式炉 点击查看参数介绍

刚玉管细节.jpg

超高温(≥1600℃)实验:采用碳化硅管,确保材质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,避免热分解或氧化影响真空度。

腐蚀性气氛实验:选用碳化硅或氮化硼管,利用其耐化学腐蚀特性,减少气体吸附和释放。


总结:炉管材质通过“渗透率-放气率-热变形-密封接口”四重效应直接决定系统有效抽速;在相同泵组条件下,石英≈刚玉>金属,差异可达2~5倍。选型时把“材质-温度-气氛-真空目标”四要素一起权衡,可显著缩短工艺节拍并降低泵组负荷。


更多推荐产品

点击咨询

18137195607